在全球化的当下,国际视野与跨文化交流能力已成为新时代高层次人才不可或缺的素养。2025年8月3日至16日,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副院长金磊与教师王禹带领14名本科生,前往马来西亚吉隆坡的马来亚大学(University of Malaya),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暑期海外研学与实践交流活动。此次活动不仅是一场学术探索之旅,更是一次搭建文化对话与友谊的重要契机。
8月3日傍晚,历经长途飞行的研学团队顺利抵达吉隆坡。尽管旅途劳顿,同学们依旧精神抖擞,对未知的学术领域充满好奇与期待。马来亚大学理学院为团队精心安排了接机与住宿事宜,温馨的欢迎氛围使大家迅速适应了陌生环境,为后续活动的有序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8月4日上午,马来亚大学理学院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师生举办了正式且简约的欢迎仪式。理学院物理系主任Dr. Mohd Hamdi与国际合作事务负责人Dr. Lim Lian Kuang出席并发表致辞,详细介绍了马来亚大学的办学历史、学科优势以及国际化战略。金磊副院长代表学院向马来亚大学表达了诚挚谢意,并介绍了本校的办学特色与本次研学的主旨。随后,双方互赠纪念礼品并合影留念,标志着两校友谊与合作开启了新的篇章。

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里,马来亚大学为研学团量身打造了一系列高质量的学术活动,覆盖物理与光电工程多个前沿领域,包括光子学、激光技术、材料物理、量子信息、光电传感等。
马来亚大学的教授与研究人员开展了多场全英文专题讲座,内容既包含基础理论,也涉及最新科研进展。同学们不仅提升了专业英语的听力与表达能力,更真切感受到国际一流大学的授课风格与学术氛围。

研学团先后参观了先进光学实验室、纳米科技中心、高性能计算平台等多个重点科研设施。马来西亚研究人员耐心讲解设备原理与项目进展,同学们积极提问、踊跃参与实操,部分同学还在实验中与马来亚大学学生组队合作,真正做到了“在实验中学习”。

交流过程中,部分学生依据个人研究方向,与马来亚大学师生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初步探寻了潜在的合作课题。这种自发的学术互动,是国际研学中极为宝贵的收获之一。
研学期间,同学们深入体验了马来西亚的多元文化。从马来文化、中华文化到印度文化,从宗教建筑到街头美食,吉隆坡的多元风貌让大家深刻领悟了“和而不同”的文化共处智慧。不少同学表示,这种跨文化体验极大地拓展了他们的世界观,也增强了在国际化环境中学习与生活的自信。
8月15日,马来亚大学理学院为研学团举行了结业典礼,并为每位学员颁发了研学证书。王禹再次向马来亚大学表示感谢,并邀请其回访哈尔滨工程大学,期望未来两校能在学生互换、科研合作等方面构建更深入的机制化合作。
尽管本次暑期研学项目仅持续了两周,但影响深远。同学们通过全英文课程、实验操作与学术讨论,显著提高了专业外语水平和科研实践能力。身处国际一流大学,同学们亲身体验了海外教育模式与文化环境,增强了国际竞争意识。在与马来西亚师生、国际学生的交流互动中,同学们学会了更为开放、包容的沟通方式。

本次活动为两校后续合作奠定了基础,未来有望在课程共建、师生互访、合作研究等方面持续推进。同时,本次出访也是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推进“一带一路”教育合作的重要实践,积累了国际研学组织经验,为后续项目优化提供了宝贵参考。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将继续秉持开放办学理念,进一步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水平大学的合作网络,打造更加多元、稳定、深入的国际研学与学术交流平台。学院将持续优化项目设计、加强课程对接、完善安全保障与文化适应支持机制,让更多学生有机会走出国门,在世界舞台上成长与发展。
“在行走中学习,在交流中成长。”这不仅是本次研学项目的口号,更是哈尔滨工程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高层次人才的生动实践。愿每一次跨越山海的努力,都能为更多学子照亮通往世界的道路。